您的位置 首页 时事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张洁副社长推荐)9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献春,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长沙市、岳阳市、郴州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发布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献春通报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三周年成果。

  今年是总书记来湘考察、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三周年,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三周年。3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战略定位,锐意进取、勇于突破,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形成湖南特色创新成果84项,新设企业3.4万多家,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今年分别占到全省总额的近三成,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交上了一份较为圆满的答卷。

  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3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等7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了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两批共计84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等7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内河进口转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综保区优化进出区管理”“烟花爆竹出口智能化全流程监管”等5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26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2022年和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商务部研究院评价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质量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

  培育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加快彰显,截至今年7月,湖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重大项目327个,总投资5138.61亿元;实现进出口5291.71亿元,占到全省总额的28.73%;实际利用外资7.53亿美元,今年1-7月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总量的28.71%。

  长沙片区、岳阳片区、郴州片区分别培育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了一批开放发展平台。对非经贸合作平台持续完善,全力打造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三个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来华留学生创业港、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中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2022年全省对非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8.52%、42.8%。国际化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健全,国际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

  探索了一批创新合作经验。省部共建加快推进,先后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签订部省合作协议。组建两轮驻京工作专班,深入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协商突破为国家试制度的重点难点改革创新事项。邀请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等多次来湘调研指导自贸试验区建设。省内联动全面展开,省级和长沙、岳阳、郴州出台80余项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首批设立24个自贸协同联动区。

  省际合作态势良好,加强中西部及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持续深化湘琼自贸区港合作,共同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积极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最近,省委召开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走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自贸试验区带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做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文章,做好优势产业国际化开放发展文章,做好区域协同联动创新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能级,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贡献自贸力量。

  记者提问时间。

  新华社记者提问: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将中非经贸合作作为战略定位的自贸试验区,请问在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邱继兴答记者问:长沙片区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一城一区三基地”布局的重要组成板块,将进一步释放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制度集成创新,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融合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是用开放性研发平台为科技创新提好级。按照“5+2”的发展格局,携手长沙经开区、临空、会展、雨花、芙蓉5个区块,种好湘琼合作共建产业园、高铁新城片区2块“试验田”,重点推进“四点一面”建设,即建设以长沙经开区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研发中心、以黄花综保区为核心的保税研发中心、以浏阳河为纽带的国际研发总部中心、以中非为主题的涉外研发总部中心,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赋能增效。

  二是用集成式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赋好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赋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设备出口、新型易货贸易、国际标准合作、来华留学生创业创新4个集成式制度创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三是用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增好效。加快建设商事商务集聚区、国际法律法务服务区,提质升级长沙片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营造更加贴心的投资兴业环境。建好对非、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探索开展QFLP试点、AEO高级认证,营造更加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

  人民网记者提问:岳阳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发展内陆临港经济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淑萍答记者问:自贸试验区落子岳阳,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三年来,岳阳守好主阵地、用好主抓手,全力化优势为胜势,加快建设内陆临港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推进集成性港口创新。“水”和“港”是岳阳片区最好的资源,也是最大的特色。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先后推出了42项惠及内河港口的制度成果,其中4项获批国家级试点或典型经验推广,为企业直接降本增效超过1亿元。高含金量制度创新,为内河口岸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推进地标性产业培育。产业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我们聚焦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坚持招大引强、扶优培强、聚新育强,打造了10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项目,培育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73家,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华中地区最大的半导体产业园、湘北最大的数字经济总部,正在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两个五百亿级的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推进支柱性外贸发展。岳阳片区是我市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我们积极用好区内进口口岸,做大做强岳阳观盛、岳阳自贸投、岳阳邦盛等8大国企平台,努力打造全省外向型经济第二支柱,2021年、2022年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500亿元、600亿元台阶,2021年岳阳综合保税区成为全省首个进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A类的综保区。

  推进枢纽性大港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城陵矶港建设成为百万标箱大港后,我们主动对标对表,加快现代化港口群和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向西新增至川渝、宜昌航线,向南融入中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通道,向东新开通海参崴国际直航航线、恢复港澳直航,向北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回流,城陵矶港具有了连南接北、横贯东西、通达全球的能力,2022年成功跻身全球内河百万标箱枢纽大港行列。

  央广网记者提问:郴州有着“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请问自贸试验区将如何把郴州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发展?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平答记者问:郴州是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不仅矿藏丰富,而且有色金属产业年产值过千亿元,占全省有色产业30%以上。为进一步把郴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郴州片区将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是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开放型制度创新,加快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标准互认、要素便捷流通、营商环境同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外向度,延长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条;稳步推进金融制度创新,通过“银投联贷”“园区首贷担”“信易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破解有色金属企业融资难题;加快自贸联动创新,推动片区有色产业与永兴稀贵金属循环产业、桂阳金属冶炼及新材料产业形成政策联动、分工协作、优势叠加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二是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郴州自贸片区、郴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郴州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通过保税研发、进口科研检测设备保税开放共享等特色创新业务,推动相关企业以及中南大学等院校在片区共建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搭建公共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技术交易市场、学术交流中心,构建中试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功能集聚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有效助推有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高效物流保障产业发展。基于有色金属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及贸易集散的需要,加快郴州片区铁路物流中心、保税仓、交易交割仓、金融监管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湘粤非”铁海联运机制推动郴州陆港与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立“组合港”,打造集智能监管、金融结算、贸易集散于一体的高效物流通道,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湖南日报记者提问: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请问长沙片区立足产业优势开展了哪些制度创新?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邱继兴答记者问:长沙片区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任务,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18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省首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占全省82%。特别是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立足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开展了一系列集成式制度创新。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研发端方面,打造知识产权数字化“前置保护”新模式。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模式,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暂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电子数据进行登记存证,提高电子数据效力加强司法验证,对接国际标准探索全球认证,完善了知识产权体系中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该模式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报告(2022年)》。

  出口端方面,探索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聚焦行业面临的二手设备暂无行业税目、评估定价资质缺失、再制造标准体系缺乏、个人所得税征缴难四个行业堵点问题,率先全国开展集中试单、制定发布8项团体标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打造线上平台+线下交易中心、推进再制造基地建设,初步探索了法务机司法处置定向询价机制,已出口近18亿元设备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20个国家。

  湖南卫视记者提问:岳阳片区内开放平台富集,请问岳阳在统筹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平台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淑萍答记者问:岳阳片区内拥有“三区一港五口岸”9大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和效能居中部地区同类城市首位。我们以自贸试验区为“火车头”,全力做好“融”字文章,统筹抓好平台建设和功能发挥,努力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是推动管理融合。推进新港区、自贸片区和岳阳综保区“三区”融合,建立“大党工委”管理机制,增强党对自贸区工作的全面领导。2022年岳阳片区“一核三链”自贸党建创新品牌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二是推动政策融通。统筹各大平台政策资源,实现优惠政策叠加、优势资源互补,进一步增强产业吸附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口岸平台效能。比如“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带动了口岸大宗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岳阳中部地区进口调味品集散中心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培育了一个产业。

  三是推动产业融入。围绕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共生共荣,先后组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岳阳片区GDP、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四是推动资本融汇。充分汇集各类资本,以投行思维运营园区,打造了百亿级的产业发展基金体系,先后开展紫光集团重组、正虹科技改制、小米激光打印机投资、中创空天入股等资本运作,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为临港产业架起了“四梁八柱”。

  红网记者提问: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金饭碗”,请问郴州片区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平答记者问: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三年来,郴州片区紧跟国家战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政务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均得到有效提升,推动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是不断塑造规范便利的政务环境。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7项和极简审批事项39项,“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被湖南省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典型事例展示;与5省16市实现43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让在“他乡”的群众享受到“家乡”的服务;首创“企业服务专员+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两员服务机制,服务企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三一重能”项目10天签约,100天过渡厂房第一台机组下线,177天新厂房竣工投产,刷新了郴州自贸速度。

  二是不断营造高效包容的开放环境。全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自贸思维、融湾思路升级招商策略,近三年新引进重大项目7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签订《湖南(郴州)粤港澳大湾区家政服务人才就业合作框架协议》《澳门与湖南郴州两地消费维权合作协议》等,强化湘粤港澳直通,推动四地就业、消费等场景零障碍、零落差。强化人才交流,搭建了新材料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柔性引进8个高端人才团队;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成立郴州人才集团,为片区企业招引优秀人才5000余人。

  三是不断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设立自贸区法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率先推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出台11个领域230项“首违轻微违法违规免罚清单”,推动行政执法向柔性监管、信用监管、服务与监管并重转变,让企业家安心、放心,已吸引科力远、格瑞普等知名企业总部迁入郴州片区。

  大公报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请问湖南将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助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省商务厅厅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沈裕谋答记者问: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通过3年探索实践,制度创新初现成效、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议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助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重点实现6个提升。

直播回顾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制度创新层级。加强对RCEP、CPTPP、DEPA、CAI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和对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把“万能钥匙”,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力争在新型易货贸易、二手工程机械出口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临空产业、保税经济、数字经济、医疗器械等新增长点。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支持长沙打造国际研发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集聚一批高端要素资源,形成一批可视化创新发展成果。

  三是加快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支撑能力。培育壮大外贸实体企业和外贸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改革。加大外资企业招商、服务和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利用外资跨越增长。

  四是聚焦三化一流目标,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营商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等国际化服务平台功能。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国际人才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助力湖南开放发展。

  五是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支持长沙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中西部地区面向RCEP及非洲国家航空枢纽,打造中欧班列南方集结中心。支持郴州加快发展湘粤港澳直通快运。支持岳阳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

  六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建好全省首批24个协同联动区。发挥中西部自贸试验区联盟作用,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中欧班列发展。深化湘琼自贸区港合作,加快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以上为发布会所有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